转载自:中国文化产业与市场观察
对啤酒业而言,侧重“C”端的嘉年华或啤酒节最适宜在火热的夏季举办,而侧重“B”端的展会则适合在春天或春夏之交举办。2020年1月中旬,一个名为“北京国际精酿工坊啤酒展览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Craft Brewing Exhibition,以下简称“北京精酿展”)的新生展会大声宣布——将在4月9日至11日闪亮登场,填补华北地区缺少大型啤酒行业展会的空白。
四月是北京春天的开始,也是参观展会的黄金时期,原本会成为北京精酿展横空出世的良辰吉日。没想到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打乱了社会各行业的正常运行节奏。2月中旬,北京精酿展的主办方北京自酿啤酒协会和承办方北京众和合展览有限公司果断宣布,展会延期至2020年9月9日至11日举办。
新生展会的行业担当
在受新冠疫情影响而延期举办甚至取消的几十上百个行业展会中,北京精酿展可能是最年轻的一个——虽然其前身是始于2012年的北京家酿啤酒节,但以“北京国际精酿工坊啤酒展览会”之名出道却是头一遭。
不过,正所谓“后生可畏、年轻有为”,因为展会组委会众成员在行业内多年的从业经验和资源积累,北京精酿展呈现出了非一般的行业敏锐度和担当力。
(部分参展单位LOGO,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时间3月12日,大洋彼岸传来一个消息:美国酿酒商协会(Brewers Association)宣布,原定于4月20日至23日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举行的美国精酿啤酒大会(Craft Brewers Conference)和啤酒世界杯(World Beer Cup)正式取消。这个消息让北京精酿展组委会深感惋惜,心有戚戚焉,但同时也让在行业一线耕耘多年的他们产生了一种压力与挑战并存的兴奋感:每一次社会大事件都蕴含着一个行业发展的新契机。身为行业先锋,无论是展会自身还是展会背后的团队,都需要有提前意识,主动求变。
“困难和机遇是并存的,但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北京自酿啤酒协会会长孟路说,“各行业的生产都受到了疫情影响,与其为被动暂停干着急,不如转变心态,趁此机会主动调整。”于是,他一方面代表展会主办方,呼吁行业各方面反思这几年发展的得与失,比如小型精酿酒厂的野蛮生长、行业技术队伍如何提高水平、厂牌和品牌的线上推广等,另一方面从行业协会的角度,为会员和商家提供各种“曲线”服务,如联合北京十几家酒吧在线上做外卖配送活动等。
而对展会承办方北京众和合展览公司执行董事李威来说,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让展会内容变得更丰富。“怎么让参展商满意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重点。”李威表示,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会策划并启动一些全新的服务于展商的活动和项目,比如通过“疫情下的中国精酿啤酒行业何去何从”的主题邀请一批行业知名企业、行业协会、行业媒体、专家学者来分享经验与知识。“希望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对中国精酿啤酒行业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意见,希望今年迎来中国精酿的新拐点。”他说。
(部分参展单位LOGO,排名不分先后)
4月9日,原计划的北京精酿展开幕日,有不少还记着展会的业内人给孟路和李威发来问候微信,然后,这一天平淡无奇地过去了。时间不急不缓地向前,随着国内疫情态势逐渐稳定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社会生活秩序和企业生产渐渐恢复,但6月初北京新发地的突发确诊病例让大家神经又是一紧。
6月19日,北京精酿展在公众号发布《BeijingBrew不忘初心 与精酿啤酒行业共进退》,文中说:“我们绝不会放弃这个万众瞩目的行业盛会,但如果到7月底情况仍然没有改善,展会效果无法得到保证,那么我们宁可选择不举办本届展会(延期至2021年4月)。我们绝对不会冒着健康安全和展会效果的风险去强行开幕,也绝不会为了展览的经济效益而让参展企业的安全和利益受损。”主办方郑重承诺,如果9月展会未能如期进行,会根据参展企业的意愿,将已经支付的展位费全额退还,“绝不会让大家与我们共同承担风险和损失”。
此文一出,业内几大微信群一片哗然,敬佩、担心之余无不纷纷点赞。
专业性及产业链延伸的价值
推动行业发展,是每一个行业展会都会提到的目标,但并不是每一个展会都能达成这个共同目标。一个成功的展会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专业性强、服务性好、凝聚力大、交融性强、联动性高、导向性强。从这几点来看,初生牛犊之姿的北京精酿展显出了锋芒毕露之势。
(部分参展单位LOGO,排名不分先后)
专业性和服务性,从上述几项展前应对的反应速度和具体措施已可见一斑。经过持续半年的酝酿、发酵、等待直至开启,9月9日至11日,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120家贯穿精酿啤酒业全产业链的参展商,覆盖原料、设备、生产、销售、运输、包装、培训等领域,吸引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8000多名专业观众参观。现场分为酿造设备、原料技术服务、精酿品牌三大展区,并在啤酒创新技术、原料设备使用等传统行业话题之外,开创性地增加了线上和线下消费场景拓展、餐饮融合、啤酒消费场景多元化等话题。
不少参展商表示,这是他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参加的第一个大型行业展会,在提振士气之余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部分参展单位LOGO,排名不分先后)
“这是2020年我们参加的北方首个精酿啤酒展,” 加拿大拉曼公司中国区经理郭凯说,“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看到了主办方排除万难,为我们参展商展示产品和沟通客户搭建平台的决心和努力,最让我感到满意的是主办方的认真负责和一切为了办好展会的积极态度。”
“北京作为全国精酿市场的前沿阵地,一直缺少一个专业并具规模的精酿行业交流展会,北京精酿展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精酿从业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氛围浓厚、信息前沿、维度广泛的交流平台。“优布劳(中国)精酿啤酒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对展会高度重视,在品牌形象展示、产品推介和业务拓展方面如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土精酿品牌当歌精酿的创始人始觉也为北京终于有了一个大型综合的精酿啤酒展会而感到“可喜可贺”,并表示,“这是当歌历年来参与的展会(啤酒节)中收获最大的一次,不仅签订了3个省市级地区代理协议,而且新增很多各地终端客户,效果令人满意。”
另一本土精酿品牌狸造的创始人秦学在对比了狸造这几年参加的其他展会后说,虽然2020年的北京精酿展在时间、地点和规模上没有很明显的优势,但参展收获(合作意向和有价值的信息)超出预期,很多外地和本地的上下游行业、经销商、终端客户都到了现场。“中国精酿市场在大家的共同努下大有可为。”
而展会的独家食品类展商珍妮食品有限公司则以旗下肉制品创新品牌——珍妮珍馐0添加纯肉肠,与精酿啤酒共同打造一种“不妥协、不将就的精致生活”,共同倡导精酿啤酒的佐餐文化。“此次北京精酿展的成功举办,给餐饮界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
凝聚力、交融性、联动性、导向性,交错体现在更多的参展商反馈中。9月底,北京精酿展组委会汇总分析了各方反馈和建议,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交出了答卷。10月26日,正式发出2021年展商邀请,相聚在2021年4月14日至16日的北京。
让中国精酿精神生生不息
2015年,美国布鲁克林精酿啤酒厂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欣迪在中国上海参加了一次精酿啤酒活动,当时现场展示的热情和激情让他想起早年举办的全美啤酒节(Great American Beer Festival)以及美国的精酿酒商大会,他和他的美国酒厂同行注意到中国人对精酿啤酒的喜爱正在被唤醒。第二年,他把这事写进了自己的《精酿啤酒革命》中译本序言中,并说:“全世界人民都爱啤酒,而精酿啤酒就是啤酒的未来。我确信,中国的精酿啤酒酿酒师们将为精酿啤酒世界奉上全新的概念和风味。”
(部分参展单位LOGO,排名不分先后)
“刚看到这本书时,觉得这是作者的客套话而已,但如今看去,倒不如说那是一种预言,如今已成为现实。”李威说。
《精酿啤酒革命》一度是他的手边读物,看过多遍,对其中内容熟记于心,兴致好的时候能给人讲几个小时。毕竟,那是一本记录了过去40年间美国啤酒酿造业经历的伟大复兴的书,讲述了精酿啤酒这个创新型行业的内幕故事,三代家酿啤酒酿酒师和小型精酿酒厂合力奋斗、创造商业传奇的历程。
书中说,“纵观整个精酿啤酒革命,就是一群怀揣梦想的普通人改变整个世界的故事,是数以百计的创业家在整个美国几百座城镇打造的精酿品牌故事。”但李威看到的不仅仅故事,还有线索,比如:美国精酿酒厂的创业家都曾是家庭自酿啤酒的爱好者,有一个让精酿品牌形成合力的强大组织叫酿酒商协会(BA),该协会的领头人查理·帕佩奇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科罗拉多组建了家酿爱好者的专门组织——酿酒商联合会(Association of Brewers),并在2000年以后成为正式的酿酒商协会,这可是一个每年涉及1600万美元的贸易组织……
“这些,都和中国精酿的发展之路太相似了,几乎就是给我们做了示范,并正向印证了我们的探索和尝试。”李威认为,精酿不是简单的能喝进嘴的产品,而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所以,精酿展会也和普通的行业展会不同,首先主办方得是来自行业一线、能代表行业的人,使展会的专业性、服务性、凝聚力等有嘴起码的保障,其次办展的出发点不是商业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应该是摇滚不息的中国精酿精神。
孟路已连任两届北京自酿协会会长,他说,“协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将中国精酿啤酒行业的发展视为己任。如今,协会拥有数万名爱啤酒、懂啤酒、研究啤酒、酿造啤酒的会员,可以说,我们自己就是酿酒人,是最有资格代表中国精酿行业的一群人。因此,无论是展会的定位、主题,还是展商招募、市场运营等,都是围绕酿酒人的需求,在满足酿酒人需求的基础上推动酿酒行业的发展。”
很多中国精酿人士都已经意识到,华北是中国精酿啤酒品牌最多、精酿啤酒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最近两年,新酒厂建设已经遍地开花;北京是东方精酿之都,是亚洲最有活力的精酿啤酒城市,拥有目前亚洲最好的精酿啤酒市场和氛围。“可以说,北京精酿展是属于中国啤酒酿造者的展会,它扎根于北京、向全世界发出声音。”李威说,它不仅在寻找属于中国的精酿啤酒之路,也在搭建一个真正演绎中国精酿文化的国际平台——这是最具发展潜力、能走得最远的平台。
2020年即将过去,4个月后,又将迎来北京的春天。彼时,听一听京城的春风里飘着什么样的中国精酿啤酒故事。